中央政法委召开秘书长学习会 陈一新:学深悟透做实四中全会精神 助推“中国之治”再创新奇迹
11月1日,中央政法委召开秘书长学习会,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学习贯彻意见。
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在讲话中强调,深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决定》,认识“中国之治”新成就,认清“中国之治”新愿景,把握“中国之治”新要求,夯实“中国之治”新基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景汉朝、王洪祥、雷东生出席会议,各厅局负责人参加会议。
陈一新在讲话中提出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五点意见——
一、认识“中国之治”新成就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发展史上又一个重大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所做的工作报告,高屋建瓴、总览全局,全面总结了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听后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力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加强战略谋划,增强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创造了极不平凡的成就,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要深刻认识“五个前所未有”: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突破前所未有,高质量发展的新态势前所未有,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新成效前所未有,强党强国强军的新局面前所未有,全党全国全军高涨的爱国热情前所未有。
——要深刻认识“五个超出我们的想象”:“三项重大活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典、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活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极大提振了党心军心民心、影响越来越深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精准发力、成果越来越显著超出我们的想象;“三大方面改革”(体制性、机制性、政策性改革)越来越深入、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超出我们的想象;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我国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超出我们的想象;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螺丝越拧越紧超出我们的想象。
这些“中国之治”新成就的取得,靠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靠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靠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我们务必坚定“中国之治”信心,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认清“中国之治”新愿景
四中全会《决定》既是一个纲领性文献,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宣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指南;又是一个标志性文献,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号角,成为我们党和国家推进制度建设的重大里程碑。我们要深刻认识“四大昭示”展现的“中国之治”的宏大愿景。
——时代昭示:全会擘画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蓝图。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新时代必须一以贯之回答好的重大命题。全会顺应新时代发展潮流,统揽“四个伟大”,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各方面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从15个方面作出系统规划和战略部署,既有高屋建瓴、引领时代发展的顶层设计,又有务实管用、解决时代之急需的推进举措,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体现的光辉前景。
——实践昭示:全会指明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全会着眼于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实现国家长治久安,针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改进之处,提出了全面系统的推进方案,促进了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必将大幅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可以说,这是继我们党提出“四个现代化”之后,隆重提出的更具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第五个现代化”,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理论昭示:全会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境界。全会科学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一重大问题,廓清从“国家统治”到“国家治理”的理论脉络,创造性提出了加快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
——国际昭示:全会提供了人类制度文明发展的新模式。全会展示了中国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坚持和平发展和谐发展等根本价值,彰显了社会主义大国为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责任担当,进一步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必将给那些希望既加快发展又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的制度方案、治理模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我们务必深刻认识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深入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四中全会精神上来,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国之治”新愿景而不懈奋斗。
三、把握“中国之治”新要求
制度是“中国之治”的根本保障。全会《决定》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制度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我们务必对我国制度有更加深刻的思想认识、更加强烈的精神升华和更加自觉的贯彻行动。
——增强制度自信。当今时代,我国已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还将创造出“生态环境日趋优化、脱贫攻坚全面实现”新的“两大奇迹”。中国发展呈现“风景这边独好”的局面,其深层奥秘之一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国情,实现了政治生活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释放了经济社会发展最澎湃、最全面、最持久的活力,赢得了人民群众最广泛、最衷心、最热烈的拥护,彰显出了强大的优势、韧性、活力和潜能。我们务必对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更加自信、更加坚定。
——强化制度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制度思维和制度方式解决重大问题,以制度的形式确认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变革、新经验,开创了制度建设新局面,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强烈的制度意识。我们要以这次全会为新起点,进一步增强制度意识,真正做坚持和巩固制度的坚决捍卫者、完善和发展制度的积极推动者、遵守和执行制度的模范实践者。
——彰显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在伟大实践中显示出巨大优势。全会系统阐明了我国制度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制度优势,集中反映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重大问题,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永葆中国发展蓬勃生机的动力之源、胜利之本。要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让制度优势彰显出更加持久的制度伟力和治理能量。
——完善制度体系。历经70年艰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发展成为与时俱进、日益成熟、具有显著优势和强大生命力的科学制度体系。从类型上分,可分为法律制度和政策制度两大类;从层次上分,可分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从领域上分,可分为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生态文明制度和党的建设制度等各方面制度。我们要按照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的要求,坚持好已经明确并且十分健全的制度,完善好已经明确但还不够成熟的制度,创新好没有建立但已有探索的制度,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完备。
——发挥制度威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度的生命力在执行,必须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政法机关是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力量,是捍卫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重要力量,在维护制度权威中肩负着重大职责使命。必须时时处处以制度为准星,自觉尊崇制度,坚决维护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始终按照制度履行职责、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制度威力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四、夯实“中国之治”新基石
四中全会指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会治理现化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又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坚实基础。政法系统要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落地实践,就要以加快社会治理现代化来夯实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
——确立社会治理目标。对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可做三个阶段安排:到2022年,为基本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确保平安中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迎接建党100周年和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基本建成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全面建成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健全社会治理制度。社会治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突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快建立健全社会治理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当前要重点坚持和完善党对社会治理的领导制度、国家政治安全捍卫制度、人民内部矛盾化解制度、社会治安防控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公共安全监管制度、社会力量参与制度、社会基础管理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智能化建设制度、社会治理队伍建设制度、平安建设责任督导制度等12个方面的制度。
——构建社会治理体制。构建党委领导体制,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将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构建政府负责体制,将由政府管的社会治理事务管好管到位;构建群团组织助推体制,形成小机关、大网络、强基层、全覆盖的群团组织体系;构建社会组织协同体制,注重发挥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的作用;构建人民群众参与体制,打造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自治圈”、“社会共治圈”;构建纵向指挥体制,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职能,突出打造市域“前线指挥部”,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模式,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明确社会治理任务。围绕建设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着力抓好四大任务: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作为首位工程来抓;把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作为控制性工程来抓,坚持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并举,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矛盾风险;把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加快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尤其要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并针对不同时期社会治理的突出问题,以开展专项斗争为牵引,着力治乱点、补短板、消隐患;把保障公共安全作为底板性工程来抓,从最突出的问题防起、从最基础的环节抓起、从最明显的短板补起,织密织牢公共安全网。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是到达社会治理现代化“彼岸”的“桥”与“船”。要充分发挥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作用,加快推进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以政治强引领,把政治建设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导人民群众提高政治觉悟,坚定不移跟党走。以法治强保障,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保社会治理始终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确保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以德治强教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彰显时代精神的德治体系,让社会和谐稳定建立在较高道德水平之上。以自治强活力,健全完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在基层社会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以智治强支撑,加快推进智能化建设,打造智防风险挑战、智辅科学决策、智助执法司法、智利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相辅相成。要加强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高学习研究、决策统筹、改革创新、打击防范、基础管理、群众工作、舆论引导等能力,更好发挥社会治理体系的整体效能。
五、掀起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热潮
我们务必增强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持续掀起学习贯彻热潮,切实用四中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统一思想,抓好学习。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决定》,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深刻领会四中全会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深刻领会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深刻领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战略部署,深刻领会加强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领导的具体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四中全会精神上来。要加强统筹安排,制定学习计划,创新学习方式,做到中心组学习与支部学习、集中学习与分专题学习、个人自学与研讨交流相结合,确保学习时间、精力、组织“三到位”。要发挥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作用,系统学、深入学、带着问题学、结合实际学,真正做到学深学透、弄懂弄通。要一级抓一级,推动政法系统把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引向深入。
——理清思路,抓好贯彻。要以制度体系建设为主线,以组织开展政法系统大调研为先导,谋划好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的思路举措。要聚焦政法领域制度体系建设重大问题,在坚持和完善党对政法工作绝对领导的制度体系、社会治理现代化制度体系、维护安全稳定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等方面深化研究,谋划好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的思路举措。
——注重结合,抓好当前。现在距年底只有两个月时间了。做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机关各单位要把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虚促实、虚实结合,对照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抓落实,确保年底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确保把明年工作思路举措谋深谋新谋实。
来源:中央政法委长安剑(ID:changan-j)
END
投稿邮箱:sccawbjb@163.com
敲黑板!十九届四中全会这9个提法值得注意!
【聚焦】省政府评定大邑县因公牺牲民警李科,辅警周正良、罗永红为烈士
更多四川政法系统讯息
扫码访问✍
官方微信
长按关注
官
方网站